达古冰川研究所
中心与阿坝州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阿坝州汶川县气象局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达古冰川研究所、岷江上游气象气候研究所。
岷江上游气象气候研究所
中心与阿坝州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阿坝州汶川县气象局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达岷江上游气象气候研究所。
藏羌医药研究所
阿坝师范学院藏羌医药研究所是我校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专门从事藏羌医药研究机构。目前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研究能力,学术研究特色明显,达到或接近省内外该研究领域前沿水平且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研究队伍。近年来,研究所成员已经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8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民族药物研究9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8项),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州级课题2项,校级项目15项(其中民族药物研究10项),学生课题5项,承担课题经费达100余万元,发表民族医药研究文章50余篇,研究所成员多次获得校科研奖励。
研究所在藏羌医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优势,就抢救和整理名老藏羌医技医术、医疗、康养经验,挖掘、归纳、提炼藏羌医药理论,藏羌医药人才的师承等非学历人才培养,开展藏羌医专用药材的生态种养植、藏羌药材标准、藏羌族药食两用植物、藏羌医药共享平台、藏羌医药治疗骨伤骨病等特色医疗医技的传承方案和其医疗医技等方面进行研究。
阿坝州生物多样性与资源植物研究所
科研机构简介:阿坝州生物多样性与资源植物研究团队于2017年由资源批准成立,并与2018年有阿坝师范需要批准成立为研究所(非实体)目前有成员9人,其中4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具有中级职称;研究所全部成员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研究所目前已与阿坝州金川天和药业有限公司、成都生物研究所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目前研究所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3项,四川省科技厅3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阿坝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5项;发表中外学术论文10余篇。
研究方向:研究所在立足于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和充分挖掘当地生物资源的潜力的基础上,服务于生物保护管理的基本原则,力求实现当地生物资源的生态经济最大利用化,强调生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进行。所内工作力求结合阿坝州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当地野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与整理,充分考虑阿坝州内不同地区间资源分布类型,资源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潜力等,专题开展不同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阿坝师范学院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所
阿坝师范学院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所于2019年6月由阿坝师范学院批准成立为科研机构(非实体)。研究所是基于阿坝师范学院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团队基础上筹建,研究所成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4人,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5项,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研究所围绕阿坝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开展生态学研究,充分利用阿坝州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针对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等特殊的生态环境开展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生态保护与恢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阿坝州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和名贵药用植物人工栽培等。
阿坝州山地自然灾害与环境发展研究所
阿坝州山地自然灾害与环境发展研究所(筹建)是阿坝师范学院2019年5月批准成立的科研机构(非实体),挂靠在资源与环境学院,由阿坝州山地自然灾害与环境发展研究团队发展升级而来。团队规模目前有14人,其中博士3名,约50%的成员有深厚的地理学研究背景,50%具有高级职称,已承担并完成了20余项校级、厅级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本研究所立足于研究川西山区自然灾害防治、气候变化、民族区域教育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乡村振兴、区域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工作,致力于为“增强四川防御山地灾害、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山区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来解决四川
山区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